日韩中字一区国产综合_亚欧日韩欧美网站在线看_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网_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 <dfn id="zskxd"><var id="zskxd"></var></dfn>
      <span id="zskxd"></span>

      首頁 專題 2017專題管理 “海藝節(jié)”專題

      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省外項目精彩紛呈

      2017-12-05 08:07 來源: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

      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省外項目精彩紛呈

      宮廷風民族風交相輝映

      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是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的重要項目之一,將展出國內外和泉州的眾多代表性非遺項目。這其中,就包括來自國內20多個省區(qū)市的上百個項目。今天,記者將從中選取部分省外非遺項目進行介紹,讓大家提前了解來自各地的傳統(tǒng)工藝。

      宮廷技藝展示高超匠心

      此次參展的不少傳統(tǒng)工藝源自古代宮廷匠人,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宮廷技藝的高超與美妙,如花絲鑲嵌、雕漆、清宮傳統(tǒng)刺繡技藝。

      北京的花絲鑲嵌制作技藝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的金銀錯工藝。在過去,花絲鑲嵌主要用于皇家飾品制作,是“花絲”和“鑲嵌”兩種技藝的結合?;ńz選用金、銀、銅為原料,采用掐、填、攢、焊、編織、堆壘等傳統(tǒng)技法,鑲嵌用挫、鎪、捶、悶、打等技法,把金屬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鑲上珍珠、寶石。如今,這項技藝只留存在北京、成都兩地,并以北京的工藝最齊全。

      雕漆技藝過程復雜,通過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到一定厚度,用刀在平面漆胎雕刻出各式線條花紋形狀。中國的漆雕創(chuàng)始于唐,明初落戶北京。經歷明清兩代后,北京的雕漆逐漸成為具有強烈地方特色的宮廷藝術品。

      河北的清宮傳統(tǒng)刺繡技藝已有1400多年歷史。這項技藝始見于隋代,明清時期大為興盛。清代,清宮傳統(tǒng)刺繡達到鼎盛,位于當時易縣燕下都的“繡院”也成為培養(yǎng)皇家御用繡工的基地。在傳承人的不懈努力下,這項古老的技藝有了規(guī)范的工藝流程和制作標準。

      民間工藝傳遞各地風情

      除了雕漆與刺繡,即將與廣大市民見面的非遺展項目,還有雕刻、年畫、紡織、剪紙、印泥制作等傳統(tǒng)技藝。

      來自天津的楊柳青年畫技藝是著名的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一,它與蘇州桃花塢年畫并稱“南桃北柳”。通過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楊柳青年畫創(chuàng)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

      與楊柳青年畫不同,重慶的綦江農民版畫、梁平木版年畫技藝自成特色。梁平木版年畫的內容有門神、神話故事和戲曲故事等三類,在技法上傳承了傳統(tǒng)水印木版年畫的工藝流程和川派雕刻技術,也吸取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術,甚至運用了西洋繪畫中的焦點透視、明暗畫法。而綦江農民版畫取材于當?shù)剞r民的生產生活,吸收了民間木雕、石刻、布貼、挑花、木版年畫、剪紙、藍印畫布等技法,構圖十分大膽新奇。

      此外,來自吉林省的長白山滿族撕紙技藝,青海的土族盤繡,貴州的苗族蠟染技藝和苗繡,新疆的維吾爾族刺繡、滿文錫伯文書法,西藏的藏文書法、藏族堆繡唐卡等技藝,則將帶起一股“最炫民族風”。 □記者 蔡紫旻

      責任編輯:葉朝玉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 版權所有,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lián)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絡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