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字一区国产综合_亚欧日韩欧美网站在线看_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网_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 <dfn id="zskxd"><var id="zskxd"></var></dfn>
      <span id="zskxd"></span>

      首頁 新聞頻道 寧德新聞

      天氣驟冷驟熱 小心急性腸胃炎找上門

      近來急性腸胃炎患者明顯增多,年關臨近,醫(yī)生提醒小心“病從口入”

      2015-12-28 08:44 來源:寧德網 夏巖緣,林倩

      寧德網消息(記者 夏巖緣  實習生 林倩)急性腸胃炎的高發(fā)期一般是夏秋之交,近來急性腸胃炎的患者卻明顯增多。醫(yī)生表示,這和今冬氣溫變化異常,易導致腸胃虛弱有關。

      近來急性腸胃炎多發(fā)

      市民一家先后患病

      “我們一家真是‘前赴后繼’地患上急性腸胃炎。”市民小溫無奈地告訴記者,上周,其突然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的癥狀,到醫(yī)院就診后才知道患上了急性腸胃炎,醫(yī)生給其進行了輸液治療后,病情才得以緩解。而這邊小溫才好沒多久,小溫的妻子小夏突然也出現了類似癥狀。“我老婆一晚上拉了五六次肚子,因為她懷孕了不敢亂吃藥,我們趕緊把她送到醫(yī)院,結果醫(yī)生說她也患上了急性腸胃炎。”溫先生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因正好冬至,親朋好友們曾在市區(qū)某酒店聚餐,其猜測自己和妻子先后患上急性腸胃炎很可能就是因為酒店食物或餐具不潔引起的。

      閩東醫(yī)院消化科的主治醫(yī)生郭超告訴記者,急性腸胃炎的高發(fā)期多在夏秋之交,但是今年冬季氣溫變化異常,驟冷驟熱,易導致腸胃虛弱,再加上一些市民飲食不當,因此,近段時間以來,前來就診的急性腸胃炎的患者較往常有了明顯的增加。

      體質弱及飲食不當人群易中招

      郭超醫(yī)生告訴記者,急性腸胃炎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急性胃腸道疾病,引起腸胃炎最常見的一種病菌是大腸桿菌,若患者免疫抵抗能力下降,胃腸道內的菌群不平衡,這時細菌、病毒便會“趁虛而入”,使患者患上急性腸胃炎。

      “引起腸胃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一大原因就是不潔的飲食習慣,就吃過多油膩、辛辣食物和誤食過期食品,冷熱食物交替食用,或者飯前沒有洗手等原因,會導致胃腸道負擔加重以及胃腸道出現炎癥。”郭超醫(yī)生說:“還有一方面原因是關于個人身體素質的問題,比如長期工作勞累,工作壓力大的人群,會產生失眠壓抑、自身抵抗力下降,進一步導致胃腸道虛弱,易受涼,從而患上急性腸胃炎”。

      同時,據郭超醫(yī)生介紹,容易患上急性腸胃炎的人群,不僅有老年和小孩這兩類體質弱的人群,還有一類人也易患上急性腸胃炎,那就是暴飲暴食、愛吃油膩、重口味食物的人群,不良的飲食習慣誘發(fā)了急性腸胃炎,常言道“病從口入”,就是這么一回事。

      三招教你打響保“胃”戰(zhàn) 

      據了解,急性腸胃炎會導致患者,輕則惡心、嘔吐、腹瀉;重則出現低鉀低鈉、腹脹,有全身中毒癥狀以及體溫忽高忽低、發(fā)熱發(fā)汗、煩躁不安進而精神不振,意識蒙眬,甚至脫水昏迷。

      “若是普通的腹瀉,嘔吐等癥狀,我建議患者應立即休息,將身體調理到健康狀態(tài),病情就會自己慢慢地恢復;若是有發(fā)燒、脫水等較為嚴重的反映,應及早就醫(yī)輸液,避免身體內的電解質出現紊亂。”此外,郭超醫(yī)生提醒,急性腸胃炎不僅來勢急,還容易反復發(fā)作,因此患者切不可掉以輕心。

      而如今臨近年關,親朋好友間免不了相約聚餐,如何避免美食換來“病假單”,郭超表示只要記住三招就可打響保“胃”戰(zhàn)。“首先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食油炸、油膩、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不可過飽,少食多餐才是最正確、最健康的飲食習慣;其次,飯前一定要勤洗手,不可偷懶;最后市民平常應該多運動,少熬夜,保持充分的睡眠,讓腸胃保持健康御敵狀態(tài)。”

      責任編輯:葉朝玉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 版權所有,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lián)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絡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