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字一区国产综合_亚欧日韩欧美网站在线看_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网_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 <dfn id="zskxd"><var id="zskxd"></var></dfn>
      <span id="zskxd"></span>

      首頁 新聞頻道 外媒看寧德

      【人民網】福建這個縣脫貧用新招,致富有想法!

      2020-10-12 15:18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福州10月10日電(陳濤)這里是高山生態(tài)縣、風景名勝縣和文化厚重縣,是葉飛等老一輩革命家戰(zhàn)斗過的福建省26個重點蘇區(qū)縣之一,也是福建省級扶貧開發(fā)重點縣,2018年12月,這里順利脫貧“摘帽”,煥然一新。這個縣就是——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

      10月10日上午10:00,福建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zhàn)脫貧攻堅”主題新聞發(fā)布會(第八場·屏南專場)舉行。本次主題新聞發(fā)布會邀請屏南縣6位干部群眾代表講述脫貧攻堅故事。

      主題新聞發(fā)布會現場。人民網 焦艷攝

      屏南縣位于福建東北部,近年來,屏南縣委、縣政府秉持“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閩東精神,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2018年12月,屏南縣順利脫貧“摘帽”,退出省級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截至目前,屏南縣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全面實現脫貧。這樣的“脫貧攻堅”成就是如何達成的?接下來請一起看看,屏南縣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寶貴經驗。

      抓好四個“關鍵”,實現脫貧“摘帽”

      講述人:黨帥 屏南縣委書記

      屏南縣委書記黨帥介紹,屏南縣是通過抓好四個“關鍵”,實現了省級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脫貧“摘帽”。

      四個“關鍵”是什么?當地如何實現脫貧“摘帽”?在主題新聞發(fā)布會現場,黨帥進行詳細闡述。

      首先,抓好“領導帶頭”這個關鍵。一是嚴格落實“三級書記”抓扶貧工作責任制,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推行領導干部“三帶頭三走訪”工作制度,形成四套班子齊上陣、全縣力量總動員的脫貧攻堅工作氛圍。二是制定出臺扶貧政策文件60余項,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8億元,形成了專項扶貧、行業(yè)扶貧、社會扶貧相互融合的扶貧政策體系,鞏固提升脫貧成果。三是搭建社會扶貧對接平臺,深入開展村企共建、捐資助學、以購代捐、扶貧車間等社會扶貧,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

      第二、抓好“精準管理”這個關鍵。屏南縣堅持把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脫貧攻堅最基礎的工作和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一是整合屏南縣各級各部門力量,精準模牌到所有農戶的生產經營、資產等信息,找出需要幫扶的貧困戶。二是明確“誰來扶”。屏南縣累計下派駐村任職、蹲點干部4批次214名,派出712名扶貧干部,村里另配備了扶貧協管員159名,通過力量下沉解決好誰來幫扶的問題。此外,還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在精準幫扶環(huán)節(jié),通過針對逐一農戶,逐一貧困戶進行有效的分析,做到了全過程幫扶。

      第三、抓好“機制創(chuàng)新”這個關鍵。一是創(chuàng)新金融扶貧機制。2015年以來,屏南縣累計發(fā)放扶貧小額貸款1.8億元,覆蓋60%以上的貧困戶,貸款貧困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二是創(chuàng)新產業(yè)就業(yè)機制。屏南縣通過建立產業(yè)基地、經濟實體、貧困群眾“三位一體”產業(yè)扶貧機制,從“自主經營、訂單幫扶、安排就業(yè)、投資分紅”四個渠道進行增收。

      屏南縣委書記黨帥 人民網 焦艷攝

      黨帥說,截至目前,屏南縣投資入股管理的資金達到1億元,穩(wěn)定的收益維持在800萬元,每個項目基本上保證收益率在年化6%到12%之間,有效提高了貧困戶的總體收入。同時,屏南縣一共扶持了10個屏南特色產業(yè),做了26個園區(qū),目前共有216家經濟實體參與到了26個園區(qū)的經營當中,帶動1800戶以上的貧困戶從中收益。

      屏南縣通過“三引三創(chuàng)”也取得了較好的脫貧效果,“三引”就是農村發(fā)展要引進高人、引回親人、引來新人,“三創(chuàng)”是在融資新平臺、修繕新模式、魅力新古村上有創(chuàng)新。

      最后,抓好“兜底保障”這個關鍵。今年以來,屏南縣重新逐一進村入戶核查,加快補缺補漏,切實解決在教育助學、醫(yī)療救助、安全住房保障等方面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問題。

      在農村住房安全方面,屏南縣累計完成1896戶住房安全有保障現場核驗工作%;在醫(yī)療保障方面,39個貧困村已全部實現醫(yī)保結算“村村通”,今年貧困戶實際醫(yī)保報銷率達92%;在教育保障方面,實現貧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在義務教育階段沒有發(fā)現因貧輟學的情況;在農村飲水安全方面,屏南縣1896戶貧困戶均實現集中式供水,全部達到農村飲水安全評價標準。

      此外,屏南縣在防貧減貧和精準識別方面也做了完整的防貧預案,建立了“一鍵報貧”“微信掃碼”防貧監(jiān)測機制,做到同時創(chuàng)新防貧綜合治理機制,識別重點貧困戶、邊緣戶等農村相對貧困群體,強化幫扶。同時,還引入太平洋保險公司開展防貧保險,幫助管理識貧返貧的人口,對農村相對貧困群體個人自負醫(yī)療費實行分段補償。

      “造血”與“輸血”并重,緊抓產業(yè)發(fā)展

      講述人:王生智 屏南縣棠口鎮(zhèn)黨委書記

      王生智是屏南縣棠口鎮(zhèn)黨委書記,也是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要做到懂政策、熟‘家底’、知‘短板’,只有細致地了解了民心、掌握了民意,真正摸清了貧困戶最期盼最迫切對脫貧的訴求,才能從根本上、從源頭上找準癥結,切實走出一條‘造血’與‘輸血’并重的扶貧道路。”王生智說。

      王生智介紹,棠口鎮(zhèn)緊抓產業(yè)發(fā)展,把脫貧攻堅和產業(yè)發(fā)展有機結合,著力培植“寧德一流,全國知名”的花卉生產出口基地,打造多肉植物、蘭花、菊花等眾多高山花卉品牌建設,先后建成文心蘭貴溪基地、龍漈花卉休閑產業(yè)園等多個規(guī)?;N植基地,引進多家花卉龍頭企業(yè)。而且,還通過政府牽線搭橋,介紹貧困戶進園入企工作,實現就近就地就業(yè)。目前,棠口鎮(zhèn)花卉產業(yè)種植面積870畝,輻射帶動貧困戶及當地農戶650多人。

      此外,棠口鎮(zhèn)還創(chuàng)新實踐了多種路徑模式,像特色種植扶貧模式、“龍頭企業(yè)+合作社+貧困戶”產業(yè)扶貧模式、轉移就業(yè)扶貧模式、養(yǎng)蜂項目扶貧模式等等,讓每個貧困戶都有1個到2個收入增長點,讓貧困戶真正實現自我脫貧。

      王生智說:“棠口鎮(zhèn)始終一如既往,以抓鐵留痕、踏石留印的作風,以精心繡花的耐心和毅力,落實‘精準’方略,下好‘繡花’功夫,聚焦貧困戶穩(wěn)定脫貧,完善促進增收、強化保障工作長效機制,持續(xù)鞏固脫貧成果,確保脫貧攻堅取得最終勝利。”

      投身一線,創(chuàng)建“四加四聯”模式

      講述人:董建武 屏南縣甘棠鄉(xiāng)新田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董建武是屏南縣甘棠鄉(xiāng)新田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也是福建省農業(yè)農村廳下派干部,2017年底,他參加了福建省第五輪省級扶貧開發(fā)重點村整村推進幫扶工作,真正投身于脫貧攻堅一線。

      “駐村以來,我走訪了全村232戶農戶,走遍全村每個角落,摸清全村發(fā)展底數,在省市縣鄉(xiāng)各級的指導下,創(chuàng)建了黨建+金融+社會組織+市場,聯學聯建、聯產聯銷的‘四加四聯’穩(wěn)定脫貧模式。”董建武說。

      新田村在做好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yè)幫扶的同時,也發(fā)現當地老百姓有很多好的農產品卻常常出現滯銷現象或售價上不去的情況。為此,當地干部帶領群眾到處推介農產品,廣開銷售渠道。“2018年9月份,我們參加了第六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在展會上大力推銷新田特產,由于我們的產品價格低、品質高,3萬多元的農產品基本上‘秒殺’,被搶購一空,這讓我們瞄到了商機。”董建武說道。

      從展會回來后,屏南縣14名省市派駐村第一書記聯合策劃,成立屏南縣農特產品全域扶貧運營中心,注冊“精福屏”統(tǒng)一商標,搭建了集收購、包裝、營銷等為一體的線上線下雙向延伸服務平臺,幫助農戶銷售產品,目前已經銷售近500萬元的屏南縣農產品。此外,當地也加大村財增收工作,從2017年不到2萬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20萬元,不但引進了致力于服務三農的軟件信息公司,還發(fā)展高山花卉、特色養(yǎng)殖以及鄉(xiāng)村旅游康養(yǎng)等產業(yè),確保村財穩(wěn)定增加。

      目前,新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成功摘帽,并先后被列為省級特色旅游村、省級美麗鄉(xiāng)村示范村、省級鄉(xiāng)村振興試點村和省級“一村一品”示點村。

      “我堅信:只要有希望就能克服一切困難,在脫貧攻堅的路上,自己會繼續(xù)呵護好貧困群眾心中的希望之光。同時,我也相信只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田村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美、越來越幸福。”董建武堅定地說道。

      創(chuàng)新金融扶貧,助力脫貧致富

      講述人:王建珍 屏南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理事長

      王建珍說,屏南農信社近年來充分發(fā)揮金融扶貧主力軍作用,創(chuàng)新開展“336”金融扶貧工作法,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

      剛開始,屏南農信社面臨著貧困戶資金緊缺、貸款流程多、擔保難等諸多問題,但屏南農信社立足縣情實際,與屏南縣扶貧辦聯合制定《金融扶貧精準到戶工作實施方案》,制定縣、鄉(xiāng)、村三級聯動機制,依托金融扶貧信息平臺,進村入戶走訪收集信息,通過建檔-評級-放款同步推進,逐步實現扶貧貸款放得準,用得好,收得回的目標。

      在金融扶貧工作攻堅階段,屏南農信社對當地貧困戶進行分層管理,對一般貧困戶給予5千元起點的自助循環(huán)三年的“福澤卡”,解決貧困戶日常消費需求問題;對有一定勞動生產經營能力的貧困戶給予5萬元扶農保貸款;對有帶動能力的生產經營大戶給予30萬元的低利率貸款,帶動貧困戶生產經營。通過“336”的金融政策使金融扶貧更加精準有效。

      “截至今年9月底,屏南農信社作累計為9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fā)放貸款1.3億元,實現有效的信貸需求貧困戶滿足率100%、貧困戶脫貧率100%的‘雙一百’目標。”王建珍介紹道。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我們將繼續(xù)為服務好‘新三農’,服務好鄉(xiāng)村振興做出更多的努力與創(chuàng)新。” 王建珍說。

      深挖農村電商,推動經濟發(fā)展

      講述人:周華鏗 屏南縣電商辦主任

      周華鏗說,當前電子商務成為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推力,屏南縣通過推動 “四種電商扶貧模式”助力扶貧攻堅,取得了較好成效。具體做法有四點:

      一、“互聯網+貧困戶農產品”扶貧。屏南縣大力扶持以“互聯網+農戶”為發(fā)展模式的“鮮珥貿易”“鄉(xiāng)拾”“鄉(xiāng)集”等電商平臺建設。通過“精準農戶+精準營銷”的模式,助推“農戶+電商”模式形成,增強產、供、銷協同能力,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fā)展。“今年屏南縣的農產品電商線上銷售逆勢增長,截至目前,銷售額已突破2億元。”周華鏗說。

      二、“互聯網+公司+合作社”扶貧。屏南縣引導企業(yè)采取“互聯網+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fā)展模式,以互聯網銷售帶動合作社發(fā)展、合作社發(fā)展保證銷售供應帶動農戶增產增收。

      三、“電商+來料加工”扶貧。屏南縣鼓勵縣內龍頭電商企業(yè)通過來料加工、收購原料等方式,以“一企帶多戶”模式帶動農戶增收。

      四、“電商培訓+直播帶貨”扶貧。屏南縣組織貧困戶、電商創(chuàng)業(yè)者系統(tǒng)開展電商基礎、實操技能等培訓輔導。截至目前,當地共舉辦了五期短視頻直播培訓班,累計培訓學員1400多人次,孵化出了一批鄉(xiāng)村網紅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有效的宣傳了屏南縣文旅資源。二是帶動了屏南縣貧困戶農副產品銷售。三是為屏南縣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抓好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體系建設、加大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力度、注重打造縣域電商公共品牌,以電商培訓、電商扶貧、農村產品培育等為抓手,實現電子商務與一二三產業(yè)的深度融合,推動縣域經濟轉型跨越發(fā)展。”周華鏗說。

      “我們一家人發(fā)自內心感謝黨和政府”

      講述人:吳玉秀 屏南縣路下鄉(xiāng)嶺頭村村民

      吳玉秀,今年45歲,2014年的一場車禍,導致她的丈夫不幸離世。失去家中的頂梁柱,也失去了生活來源,撫養(yǎng)兩個孩子和贍養(yǎng)年邁婆婆的重擔就壓在了她的肩上。

      “一時間,我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吳玉秀回憶起當時的情境。

      正當吳玉秀一家陷入困境之時,當地黨委、政府雪中送炭。2015年,她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掛戶幫扶干部第一時間上門了解情況,并送上2000元產業(yè)幫扶資金,用于發(fā)展毛竹產業(yè),同時,還介紹她到鄉(xiāng)木材廠務工,讓她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生活水平有了基本保障。

      在扶貧政策和幫扶干部的幫助下,吳玉秀一家人的住房問題也得到了解決。“2016年路下鄉(xiāng)富塘造福新村項目開始實施,鄉(xiāng)黨委、政府優(yōu)先將我家列入造福搬遷對象,聯系了福州屏南商會路下組,捐款近10萬元,為我家購買了彩電、冰箱、冰柜、洗衣機、抽油煙機、微波爐、餐桌等家具電器,經過簡單裝修,2017年年底,我們一家人搬進了新房。”吳玉秀介紹道。

      不僅如此,當地鄉(xiāng)黨委、政府還為吳玉秀制訂了增收計劃:通過電商扶貧便利店項目在自家房子開了一間食雜店,還安排她在就近的食用菌合作社務工,邊打工邊學習香菇種植技術,2019年,吳玉秀種植了香菇1.3萬筒,到目前已有近3萬元的純收入。“2018年大兒子畢業(yè)后在杭州影視公司上班月工資4000元,收入穩(wěn)定。去年,家庭收入達7萬元。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吳玉秀說。

      最后,吳玉秀高興地說:“這一路走來,說實話,有了黨的好政策,有了扶貧干部的幫助,才有我如今的生活,我們一家人都很滿足,發(fā)自內心的感謝黨和政府。”

      責任編輯:劉寧芬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 版權所有,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絡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